美债收益率新高,5%,30年,买完可以躺平么?
美债收益率新高,5%,30年,买完可以躺平么?
正大期货官网:正大国际期货光述
没有躺平的资产,只有合适的资产。
美国长期国债利率又在飙升了。
10年期美债到期收益率4.98%;30年期达到了5.11%...
5%的到期收益率什么概念?这是美国16年以来最高的收益率水平!
与之相比,国内同期限的国债、保险都在3%,长期定存大多在3%以下,理财、存单利率又低期限还短。或许只有部分让人惴惴不安的信托才能望其项背。
于是有人表示,100万美元买美债,4.5%(目前已超过5%)的无风险到期收益,买完啥都不用干,实现30年月入人民币3万,完全可以躺平了。
这波操作,别说是一般人,甚至有分析师和基金经理都直呼,“真香”。
这不禁让人想起上半年销售火爆的3.5%预定收益的增额寿险。在理财产品缩水,基金销不出去的时候,以其稳定高收益的特征,撑起了不少机构财富管理需求的半边天。
什么时候开始,大家开始对这类所谓稳定高收益的“躺平”式理财趋之若鹜?
或许就在前几年,一线房价的10年年化涨幅达10.75%,茅台10年年化涨幅30%,信托7%的产品有刚兑,甚至3年期以上存款利率也能上浮到4%以上。
房产、核心资产、信托等才称得上是稳定高收益的宠儿,何时能轮到美债、保险?
可最近三年来,楼市萎靡,股市动荡,信托爆雷,为了提振经济,债券和存款利率也显著下滑。资产保值已成了财富管理的首选,如果还能有稳定的增长,那可是真香了。
但,理财这事真能躺平么?
不仅是5%的无风险收益,还暗含债券价格上涨期权?
美债收益率大幅走高,换一种说法就是美债价格的大幅下跌。
这主要是受到了美国通胀创40年之高,正大期货跑步加息的打压。而短期内美国加快举债,以及美国机构和海外央行加快抛售,也拖累美债价格进一步下跌,从而导致到期收益率大幅抬升。
从当前交易的美债来看,剩余期限在25年以上的超长期品种,均价在63美元左右,较加息前平均下跌了约三成。尤其是那些在本轮加息前发行的,票面利率在2%及以下的债券,交易价格几乎腰斩。
这也就意味着,当前配置美债。不仅锁定了5%的无风险高收益,还包含了抄底债券价格上涨的期权。
也就是说,如果持有到期,便可以获得高达5%的收益率水平。而一旦正大期货开始降息,债券价格就要上涨,在价格上涨后抛售还能赚取更大的价差。
假设美国基准利率回到加息前水平,那么债券价格的上涨幅度或在25%以上。
这种进可攻退可守的资产,看起来真的挺香。
然而要从“长期”“躺平”的角度来看美债,一方面到期收益率不代表票面利率,另一方面,无风险利率也不代表真的没有风险。
理财真能“躺平”么?
首先,所谓的5%到期收益率并不等于每年能拿到5%的利息。能拿多少利息要看购买债券的票面利率即票息。
从剩余期限在25年以上的长期美债来看,票息水平从1.25%到4.12%不等。
票息1.25%就是按照每张面值100美元的债券年付利息1.25美元,票息4.13%则是按照每张面值100美元的债券年付利息4.13美元。
票息低的债券是正大期货加息前发行的,由于每年支付的利息低,债券交易价格的折价也很大,基本在5折左右,折价买入的折扣收益最终要等30年到期还本时才体现。
而票息高的多为新发债券,每年支付利息高,债券价格折价也小,交易价格在80美元左右。从而使得整体长债的到期收益率在5%的水平。
按照上图的交易价格举个例子来说,目前到期收益率5%购买100万美元美债,每年拿到的利率并不是5万美元。如果买的是票面利率4.12%的品种,那每年利息大约有4.73万美元,但如果买的国债票息仅1.25%,那每年拿到的利息就要少2万美元,仅2.77万美元。
所以最终每年的利息都会低于5%的到期收益率水平,票面利率越低,拿到的利息就越少。
其次,无风险利率也不代表真的没有风险。
对于国内居民配置美元资产,首先的风险便莫过于汇兑风险了。
汇率和利率是具有强的相关性。理论上来说,美债价格下跌,利率上升,全球资金会流入美国,美元升值。反之亦然。
从当前的经济增速和利率水平来看,美国处于高位,而国内处于低位。相当于美元兑人民币处于相对高位。
因此,一旦经济的相对形式发生变化或者联储降息预期启动,美债开始上涨,利率下跌,那么美元大概率将进入贬值趋势。
美元贬值将冲销美元资产的收益,同样,如果回到加息初期的位置,美元兑人民币存在17%的下行空间。
这不论是对于想要获取美债的利息收入,还是美债价格上涨的价差收入,都将形成一定的风险,按帖子里每年4.5万美元计算,如果美元兑人民币升值到6,那每个月的利息大约得少5000元人民币。
第二是流动性风险。在长达30年的时间里,如果突然出现大额资金需求,需要在市场上抛售美债,而此时,正大期货利率或预期又维持在更高的位置,那就可能面临本金巨额亏损的风险。
别忘了硅谷银行火速巨亏倒闭就是这么来的。
就好比当前到期收益率涨到5%的位置,比一个月前到期收益率在4.5%的位置,债券价格已经跌掉了9.4%,也就是说,还没拿到利息,本金已经损失9.4万美元了。
目前美国经济强劲,后续是否还会加息仍有较大不确定性。美债价格是否到底也还不好说。正大国际期货首席执行官杰米·戴蒙甚至表示,世界可能还没有准备好应对正大期货基准利率触及7%并出现滞胀的最坏情况。
当然,如果能持有到期,或者等到低利率期间抛售就不会面临这样的状况。否则一旦需要在高利率时期退出美债资产,便会面临亏损的风险。
另外很重要的就是通胀导致的购买力贬值风险。为什么美债收益率高?因为美国通胀高啊,核心通胀还顶在4%下不去。
就算投资美债并将收到的利息用于国内消费,同样也将面临国内的通胀风险。我国从长期水平来说,经济增速和价格上涨水平都是高于欧美发达国家的。
从我国的GDP平减指数来衡量的通胀风险,国内的实际购买力在过去二十年下滑51.2%(因为国内通胀尚不考虑资产价格如房价,因而真实购买力下滑幅度相对更大些)。相比而言,美国下滑了38.5%,所以,同样对于固定收益的利息,国内的贬值幅度或将高于美国。
当然,未来国内通胀幅度以及利率水平的中枢或相对前20年要更低,实际购买力下滑可能会相对慢些,但只要是处于正常的通胀常态,固定收益资产的利息仍然将被通胀侵蚀,购买力逐年下滑。
没有躺平的资产,只有合适的资产
所以即便是名义上的长期稳定高收益资产,实际上,也往往是和流动性和高通胀风险相匹配的。
这一点来说,无论是5%的美债,还是3.5%的增额寿险都是如此。
当然,当前长期美债5%以上的到期收益确实很香,但也并非绝无仅有。
从长期收益率水平比较,美股过去30年间,平均年化收益率达到8%-10%,远超美债。目前美国财政部数据也显示,海外私人投资者买入美国股票净额以超越买入长期债券净额,也就是说,海外投资者对美股的偏好相对债券走高。
而从短期高收益比较,6个月、1年和2年期的美债到期收益率分别达到5.56%、5.44%和5.14%,且持有到期的流动性和再通胀等风险更低。
所以,不论是权益资产还是固收资产,都有对应相应风险。如果说,权益资产对应的是价格涨跌的风险,那固收资产对应的就是流动性通胀的风险。
如果有闲置的外币资产,对长期美债做一定的固收类配置确实不错。但是将长期美债这类资产作为核心资产配置,或许只适合很小一部分厌恶资产价格波动、没有突发流动性需求、坚信未来30年为低通胀时代,且定期支取不做再投资。
否则,真正的稳定高收益,谁不想要呢?
回望过去,在稳定高收益资产面前,有多少人犹豫下车?展望未来,什么又能成为新的稳定高收益资产?是不是美债?无人可知。
所以,对于理财而言,永远没有一劳永逸的躺平,只有不断寻找合适自己的资产。